Follow

牢骚,父母总push我去学会so called【人际交往技能】 

叛逆的本性加上社交型父母的结果就是内倾到自己和自己辩论,以及自己从想象中幻化出不同人来羞辱自己、羡慕自己、安慰自己、和自己吵架。basically保持精神正常,甚至有点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式的内倾人格。

于是从小就格外厌恶【无意义】的【人际交往】,说实在话有很多人真的*不值得交往*,甚至不值得浪费时间和他们闲聊*天气*。

有一段时间在反思自己是否应该走出ego搭建出来的舒适茧房,思考父母所建议的【表面上也要过得去】是否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看清楚过后只会比懵里懵懂的叛逆时期*更加厌恶这样的社交*。

作为一个非异性恋东亚女性在这样的环境里去顺从【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结果只会越来越糟糕。*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中国的大环境里无疑是对少数群体的无声迫害,在这里,【少数群体】可以是*女性、性少数、少数民族*,以及很多我的认知无法囊括到的群体。在这里,顺直男性可以通过迂回的社交技巧获得他们本来就享有的特权——工作机会、小群体里的主导地位、提拔机会。但是作为悲惨地生在此地的女性,不可以。

我母亲是个很聪明的人,但她没有认识到,对所有人都好言相待并非是【自保】,而是【自毁】,将自己放入一个底线越来越低的境地。是的,这个地方自古就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说辞,告诉我们在屈辱面前实时忍耐。但它也仅仅说了*大丈夫*,因为作为女性,在这里只要降低一次底线,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在糟粕的饭桌文化当中,自降身份【端茶倒水】只会让别人觉得*女人就该做这样的事*,而非一种*实用的社交技巧*。

只有冲破藩篱、离开此地才是有用的。与糟糕的饭桌上的人交际只会徒增烦恼。

· · Web · 0 · 0 · 3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廣場🚩:長毛象自由站,歡迎豆瓣鄉親及臉書逃難者

那年的廣場,那些年的廣場,讓我們重造廣場。手機App:https://tooo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