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报道称,总书记去年曾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武力攻台是美国人诱骗他的陷阱,他不会上当。另有消息源称,总书记对官员也表达过类似看法。报道认为是总书记身边官员设法说服的结果。
https://www.ft.com/content/7d6ca06c-d098-4a48-818e-112b97a9497a
两点感想:
(1) 感觉又是一个近臣干政的故事。
(2) 所以,叫嚣武统,其实是在为美国的阴谋助力?(笑
普京对乌克兰方面喊话主张以现有控制区域为基础进行谈判,大概率是缘于他在访华期间作了和平承诺,需要做些姿态,但又不打算真的停火。很显然,过去两年里,俄罗斯没有停止说服基辅接受一份丧失五分之一国土的和约,这一次俄方没有任何新意,只能是为了敷衍某些和平诉求——例如刚刚接待普京的北京。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心态。普京这次的和平姿态,保持了他的一贯立场,也就是不能放弃已经占领的领土、不能放弃顿、卢。这是乌方一直不能接受的,普京对此心知肚明。把这个条件提出来,表明普京全无诚意,足以打消潜在斡旋者的斡旋意图。看来,普京在实质问题上不打算配合北京。以此而论,北京方面自2022年年底出现的关于「中国对俄取得优势」的种种声音,包括借普京来华之际粉饰外交成果的种种论调,仍是痴人说梦。
联系到最近俄罗斯抓捕导弹研发和部署过程中的官员和专家,我的一个猜测是,火箭军整肃案件可能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新任国防部长是海军出身。当然,这和总书记更倾向于下海而非上天的个人喜好高度相关。但从国防事务上讲,很明显,台海战争一旦爆发,主要派上用场的应是火箭军与登岛作战部队。海军不太可能成为台海作战最核心的作战力量——不是说用不上它,而是现在中国海军明显是在朝着远洋作战来建设,这与台海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海军作战场景不符。在这一情况下黜落火箭军而提拔海军,似乎隐含着近期军事方针上的变化。
如果这一猜测有那么几分道理的话,那么很可能中国更为注意的是印度洋而非台海和南海。近期出现的关于红海护航的宣传,可能也与这一关注有关。
#徐友渔 的回忆录《革後餘生:從牛津大學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即将出版。《波士顿书评》刊发了前言:https://bostonreviewofbooks.substack.com/p/937
虽然我不太相信阴谋论,不过在此打算给阴谋论添一把柴——
“文化大革命”中,人事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在生产工作无法开展、经济面临崩溃的时候,中央重新起用被打倒的邓小平出山主持整顿工作。这段经历后来被写进邓小平的个人史里,成为中共党史经典叙事的一部分,也就是耳熟能详的“三落三起”。
中共党史的经典叙事经常能够成为一种政治惯性,尽管不一定奏效,却会给当局者带来一种焦虑感。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中国经济面临极大困难,是否让李克强、汪洋等人遵循“重新出山”模式的政治焦虑便会笼罩在政坛之上——而众所周知,邓小平出山以后,就不是胡闹派能轻易打倒的了。
近日有传言称刘鹤仍然对经济工作保持一定影响力。这一消息无从验证真假。如果属实的话,显然也是加剧上述焦虑的一种旁证。
因此,铲除改革派老干部的势力,肯定是一种解除政治焦虑的手段。汪洋乃至王岐山都有可能成为胡闹派的众矢之的——现在不斩草除根,谁也难保不会一步步落得“我是来开会的”的下场,毕竟,把国家搞垮了、让人民遭殃,这不丢人;斗争中失败、成为历史的小丑才是真丢人。
觉得很难过。他可能是党内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后一位)对经济学有较多理论学养的#改革家 。其他改革派领导人如早年的赵和晚近的温,也许懂经济工作,但绝无渠之「李克强经济学」的理论眼光。环顾当下,险象环生,余音袅袅,渐于微弱,很难不生末世之思。
这张表情图以前时不时能见到,现在想搜到却没那么容易了。找到一张凑合用一下,估计也是最后一次用了。
看到外界有不少分析为什么中国在政策上不选择 #全民发钱 。各执一词。我觉得答案其实可能比经济学家们归纳的还要简单——因为全民普遍发钱直接与总书记在2021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 #重要讲话 精神相抵触,所以不会发钱。
这次讲话里提到:「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当年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高福利养了一批“懒人”和不劳而获者,结果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不能自拔。福利待遇上去了就下不来了,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不吊高胃口、不空头许诺。」直接否定了全民发钱的可能性。
https://www.ftchinese.com/story/001100572
李尚福与绍伊古会面后,绍伊古的调门明显比李尚福高。评论认为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正趋于「朝鲜化」——我的理解是成为中国用于平衡地缘政治的工具。
很明显,之所以基辛格100岁还要飞跨太平洋航班来华,原因只能有一个:总书记点名要见他。因此他不想来也得来,何况他未必不想来。
在总书记这一侧,点名见基辛格显然也是在向美国的中国通们表示一个缓和乃至收编的姿态——总书记从2018年以后一直在和这些知华派作切割。这跟突然开始抚慰民营经济是一类策略,甚至连手法之简单、带有浓郁表演色彩、难以取信于人到令人啼笑皆非,这些特质也是一样的。
十分好奇,外交政策工具箱里还能有什么高招——毕竟连总书记见基辛格这种看起来压箱底的办法都用上了。
#一个观察 :宁可宣传基辛格访华,也不肯把同样是「老朋友」交际圈的王岐山重新抬出来发挥余热。
要么是总书记真的猜忌王到极点,要么说明「老朋友」们也就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