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说到语言想起来上回听忽左忽右的一个研究越南的嘉宾讲的东西,就是由于越南普及国语字并且废汉字,所以很多越南的汉喃研究者除了研究古文献以外还能兼职给人解读家谱之类的东西。这个嘉宾说的一句话很有趣,伊讲,其实某种角度,(由于习俗保留)他们更像我们的父辈而(由于语言)我们更像他们的祖先。
不要误会我,我从来不觉得汉字文化圈废除汉字使用而转用拉丁化或者谚文这样的民族语言是什么坏事,同时我也不觉得因为民族语言的兴起,所以过去的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的汉字书写有什么不好的,只是觉得这种变化是一种有趣的流变,况且即便不使用汉字,拉丁化的汉语借词依然是原本的词语。比如这个嘉宾说,伊在越南听人结婚讲“结朱陈”,很疑惑这个典故,感觉很汉文化但是伊却不太熟悉,就问越南友人这是不是一个越南典故,友人说“这是你们中国的典故呀”,伊才回来查到是白居易的。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忘记,但是“朱陈之好”对现在的中国人确实不是一个常用典故,但是在即便是废除了汉字的越南,这仍然是个常用的典故。我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语言自己的生命力,也说明了即便留有形式,其内在之物难道就真的保存完好吗?

· · Web · 1 · 0 · 1

我自己其实还挺爱看汉喃文、汉谚文相关的东西的,因为我以前很讨厌中国古典文化,我对这类东西没有链接感,后来治好了的原因是我从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比如越南开始接触古典文化了【……】。其实我觉得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我特别讨厌我从小在官方的体系中学到的古典文化,对我这种真心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实在是煎熬,然后历史的部分也讲得很死板,后来接触了一些新清史的角度反而觉得有意思了……说明我真的是讨厌官方叙事……进展到现在甚至都开始反动到朱子学了,我觉得这一切都要感谢韩国人好你妈封建……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廣場🚩:長毛象自由站,歡迎豆瓣鄉親及臉書逃難者

那年的廣場,那些年的廣場,讓我們重造廣場。手機App:https://tooo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