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Pinned post


React Hook Form
Performant, flexible and extensible forms with easy-to-use validation.
React 新表单利器 —— react-hook-form

react-hook-form.com/api/usefor

走象友们如果对学习数学感兴趣,非常非常推荐看一看斯坦福的免费在线课程 How to learn math(learning.edx.org/course/course 注册个账号就能看了,非常轻松愉快,不要求数学基础,小学文化程度就够。看了之后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豁然开朗。原来数学应该这样学。原来数学真的很有意思,这些年来学不会数学并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中国的数学教育打从根上就是错的。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如果早二十年看到我的人生都会截然不同,极力推荐给大家。家里有妹妹侄女外甥女的都可以推荐给她们看一看,帮助一个女孩学数学可以说胜造七级浮屠❤️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挺讨厌的:
1.患精神疾病的小孩最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但极有可能家人本身就是ta精神问题的来源,ta所在的家庭本身极有可能就是有毒的。

2.抑郁症人士需要社会支持,但抑郁症给ta们带来的是回避社会交流,有时候抑郁症会让ta们变得不想向社会求助。(另一方面社会的确也做得挺差……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3.缺爱的人需要关爱,但ta们很可能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健康的爱」,所以不会爱,也识别不了不健康的感情。以至于ta们很容易陷入「就是没人爱我」的负面思考循环。

最需要被教育的是给小孩制造精神疾病的家长、无法包容多样性人士的社会,最需要被教育的是普通人。

自己本身的力量已经很弱的小孩、抑郁症人士、缺爱者们却不得不挣扎着“支棱起来”努力学习心理知识,让自己往健康舒适的地方靠近。真的很不容易。

真实无审查的网络上充斥着自我贬低和指责。当我自己还处于那个状态时,我也是互联网上天天喊想死想自杀的一员,也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废物。挣扎N年后我变“健康”了,看到过去自己发的文字都觉得触目惊心。而当年只觉得是寻常。

祝所有还在挣扎的人们对自己宽容点吧。自救是自己的责任,但事情发展到需要自救的地步,绝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还有童年时期父母和老师的责任,和整个社会的责任。其中有一部分本来就是他们做得不好,这一部分责任是不需要自己负责的。

自救的想法和行动都是“有用”的,只是不一定现在立刻马上就有效果。这个世界就是很讨厌啊,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长生不老。讨厌它比讨厌自己舒服多了。(邪恶阵营发言)
#抑郁自救

鼠疫里记忆最深的一段,第一次看的时候眼眶瞬间就湿掉了。

这个月开始,一种又喜又悲的心情。一方面渐渐不报期待了,只是希望她能开心一点。另一方面,某个瞬间会突然想到,哪天她和别人在一起了,又或者其实现在她就不太需要我吧,就非常地难过。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当你停止创造,你的能力将不再重要,只剩下品味。而品味只会限制视野,排斥他人。所以,继续创造。”
今天想起这句话是因为需要自我激励。最近一直提不起来兴趣写论文,数据倒是积累了很多,但是总有种“写出来也不过就是另一篇论文,solid but not stellar, incremental rather than innovative”的既视感。
扯远了,回到这句话本身。感觉它不像是普通的一句鸡汤,更让人有一定经历的人的自我总结和感受,就去稍微查了查。发现作者确实是一个迷一样的人(字面意义上的)。在Ruby这门编程语言上做过大量工作,保持匿名,但又在某一天突然从网上消失(douc.cc/173KAJ )。
果然是这样的家伙写出了这样的好东西。

看到一条废文网题头,笑死我了:
“我喜欢人类,人类真的特别了不起,进化出了智力,但很多时候选择不用,很潇洒的物种。”

明明一起吃饭就很开心,笑得都破音了,菜都快喷出来了,还说感觉出不出来都一样。哼,搞不懂在想什么 :blobcatangry:

原来烧杯这个梗是用来骂女生的 :blobcatgooglytrash: 无语,毁灭吧人类

Show thread

改了个新的微信名字(简称:烧杯)早期互联网人才知道的烂梗了。

台风仍未过境,但雨下过之后,秋天的实感逐渐建立起来。感觉自己像那天烧制的玻璃杯一样,被短暂地加热拼凑起来,却又仍不可避免地再次破碎。无论如何,夏天的很多个夜晚都是轻松且快乐的,回想起来也依然觉得弥足珍贵。生理期结束后,想跑很多次酣畅淋漓的步,希望之后的工作可以不太忙。说到这个,脑袋一热许下的很多承诺都没有实现,大概也只能成为夏天的遗憾了。

更好地告别。 

曾经我不敢养狗,主要是不觉得自己的生活足够安稳,能承担长久的责任,提供充分的陪护。和X在一起是我生活最稳定、最能看到未来的阶段,他想要养狗,我们就养了。

在选择养什么狗时,我要求独立性强,能自己呆在家,又对人友好,个性冷静不爱叫。还希望不流口水,爱干净,别太粘人,不需要太大的运动量。当时我认知中找不到一个品种是完全符合要求的。独立性强的狗往往警戒性强,对陌生人不友好。不爱叫的往往是大狗,通常需要比较大的运动量。上网求助,养灵缇的网友推荐,才开始了解这种狗,果然各项要求都符合,看起来赏心悦目,养起来省心省力。

我们去领养机构选狗的时候,工作人员说,不是你们选狗,是狗选你们。走进狗舍,沿着他们住的格子间一路走过去,每个狗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无动于衷,有的兴奋不已。Safari看见我们时,主动走了上来,没有叫也没有乱蹦乱跳,冷静地把身体靠向我们。我们就决定带他出去走走。出去后有一段路X带着他走在前面,Safari微微侧头(他们的视角很广),脚步明显放慢,是在观察我有没有跟上。我们就决定就是他了。

当时他刚满两岁。回到家的第一天,他好像和我们认识了很久一样放松,四脚朝天仰面躺着,对我们十足信任。但接下去经过了一段时间非常痛苦的分离训练。虽然我们在家时他并不粘着我们,也从来不叫,但是我们出门把他一个人留在家,他会有分离焦虑,叫个不停。我用摄像头观察他,他完全像个孩子一样,有时鬼哭狼嚎,有时低声呜咽,哭得令人心碎。可是,即使在如此焦虑的情况下,他都从来没有破坏过家里任何东西。他来我们家这么多年,就没有破坏过任何东西!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太紧张,他偶尔会憋不住大小便,这是很多有分离焦虑的狗的常见情况。但是Safari的画风绝不是故意拉在主人鞋子里或者床头那种。我们平时带他出去,用一个纸盘子接着他的便便再装到袋子里,这样不留痕迹在草地上。纸盘子摞在墙角,有一次我回家时,发现他整整齐齐拉了几条便便在那摞纸盘子上面!我们并没有教过他。他就是那么爱护我们的家。

一段时间后他接受了这种不能总是和我们共同进出的生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天使狗了。(但我知道那时他不开心。独自在家苦苦等待,我觉得这是对狗非常残酷的部分。不能长期保证大量时间陪伴狗狗的人最好不要养狗。)

他从小在赛狗场里过集体生活,从来没有过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刚到家时,对于一切我们给他的东西都非常珍惜。给他的玩具,他会“埋”起来,塞到自己床底下,小心珍藏。对于没有给过他的东西,他都认为是属于我们的,并且非常尊重这种所属权,从来不乱碰。但是,他对于自己的东西又非常愿意分享。

小区里散步每天遇到一对老夫妇和他们的狗,很喜欢他每次都会亲热爱抚交流一番,有一天Safari回家后就衔着他最心爱的玩具大黄鸭子往外走,一直走到那对老夫妇家,把大黄送给他们,那对老夫妇都快感动哭了。

去狗公园别家狗娃捡到个树枝就玩得不亦乐乎还抢来抢去,这种事对Safari不存在的。有一次我们带个小毛绒玩具去,其他狗都围上来抢,他就给他们玩了。后来我们要走,其他主人把玩具还给我们,我们拿着往外走,Safari不愿意,非得拿回去,留给其他狗玩才走。

邻居们和狗公园的其他狗主人,还有其他的狗,个个都喜欢他。

Safari爱每个人。对每个客人或每个对他有兴趣的路人,他都会热情致意。在家里,他有很强的集体意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我父母过来后,我们在家总是各自为政,估计让他很头疼。他常常躺在几个房间中间的过道上,方便照顾到每个房间,也经常到各个房间巡视,跟每个人都呆一会儿。当我们忙着自己的事,他会静静躺在一边,一点也不打扰你,只默默感受着你在身边的陪伴。而一旦我们几个聚到一个房间里谈论什么,他一定会挤到我们中间来,欢快地在每个人身上蹭蹭。他喜欢大家聚在一起集体活动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爸妈每天下午带他去小区旁边的公园,回家的时候我爸带着他快步走在前面,我妈慢慢走在后面。走到小区门口他们就停下来等我妈。一天正好我们开车回家看见了路上的我妈,就把她捎上了,到了小区门口又看见了正在等的我爸和Safari,打开司机窗口跟他们打了招呼就继续开回家。Safari没看见车里另一侧的我妈,我爸要带他走回家,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最后回到家他看见我妈,没想到自己等了她好久她却已经在家,一下愣住了,然后扭头到我们面前来打招呼问好,之后一反常态不理我妈就自己走开了。这件事我妈心心念念很久,大概是她第一次真切认识到一个狗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各种丰富细腻的情绪。此后跟他有关的事,我们都要对他交代得清清楚楚,不可以以为他不懂事不介意而疏忽轻慢。

在Safari的认知里,我们是家人,同伴,而不是什么主人。最初我们也曾跟着某些教程,尝试玩那些训练服从性的小把戏,要求他做各种动作然后奖励零食。他用奇怪的眼神看看我们就走开了,即使那是他最喜欢的零食。后来我才明白,他根本觉得我们莫名其妙,有吃的为什么不能直接给他,为什么要他做那些愚蠢的没有意义的小动作来换?难道我们不应该什么都一起分享吗?而且他也非常不喜欢被迫做什么事,凡事必须自己做主,而不是听从我们的命令去做。这点上他是如此决绝,到了逆反的程度。有时他本来要做的事,当他发现我们要命令他,就会拒绝去做。我们必须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做出决定,尊重他自己的意见。和他相处越久,我们就越学会尊重他。

Safari非常勇敢,好强。他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害怕在光滑的地面上走路。很多狗都有这个问题,在地板上脚底打滑,其中一部分掌握了平衡的技巧会在地板上滑行,一点也不会害怕,另一部分彻底拒绝在地板上走路,主人必须为他们铺上地毯。Safari是这样的,他害怕,紧张,但他会不断地挑战自己,一边嘤嘤嘤,一边逼着自己小心翼翼地在地板上行走,并自己琢磨出贴着墙根走、空间转换区域倒着走等让自己感觉安全的走法。他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这样的态度,即使害怕也绝不逃避,坚定并勇敢地去面对,执着又谨慎地去想办法解决。

他的腿出了问题,上楼很困难。他把这个问题掩藏了很久,事后我才发现有迹可循。还没被发现时,他会到我们身边嘤嘤嘤,希望我们陪他一起上楼。一开始还以为他撒娇,后来才明白,他是在寻求保护,有我们的陪伴他感到安全。但同时,他又坚持要自己走,做出一切正常的样子。起初当他在家里忍不住疼痛开始轻微跛行,出门时却还是走得四平八稳。他还故意要用病腿单腿站着尿尿,把我妈哄骗得以为这条腿没问题了。刚开始用止痛药时效果很好,他特别高兴。我们要抱他上车,他不仅坚拒,还比平时更轻盈地一跃而上,以此告诉我们他没问题,他还很行。当他自己上楼已经非常困难,我们要抱他上楼,他每一次都强烈抗议,要挣扎着自己上楼。劝他不要上楼了,我呆在楼下陪他,不行,一定要上去。后来已经走得很艰难,每次出去还要一直往前走不肯回家。最后他自己起立躺下都非常困难了,可还一直都努力争取像健康的时候一样正常行动,好好安排自己的一切,不愿意让我们帮他。从始至终,他一直都不服输,不放弃,坚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和体面。

Safari的品格,远超许多人类。而且我知道,他不是狗中唯一。而人和狗之间的感情,比人和人之间要纯粹太多太多。就是那么简单而炽热。我只是被动养狗,我父母也是,但Safari赢得我们每个人的尊重,获得我们每个人的爱。一直不明白,狗这个物种和人类有这么好的交流,能建立这么深的联结,为什么寿命如此之短?一旦养狗,就意味着必然会面对一个朝夕相伴的友人提前离场,必须要承受一段亲密关系的永远失去。为什么要一次次去承受?这次以后,更不会轻易养狗。

我觉得很讨厌的事,我小时候是个非常典型的多动症小孩,在医生询问发育史时,我的父母能够轻松地回忆起,我幼儿园是怎么样一次又一次地从教室后门跑出去,小学时一身灰地回家,因为在座位上乱动、和周围的人说话,被数学老师用黑板擦砸,躲得及时但也还是落了一身粉笔灰,和同龄男生打架,他们因为我总是不写作业被老师约谈,约谈数次无果后,老师就习惯于把我留堂让我补作业了。

如果我是一个小男孩,我会提前十二年得到属于我的确诊,因为我毫无疑问是个再典型不过的分心且多动的小孩。但我不是,而且不幸的是我的智商还足以应对这个社会的要求,我学会了怎样社交,我能考出不错的成绩,而不是生为一个在角落举手转圈流鼻涕写奥数题,简直能被当成标本的多动症小男孩。我就这样带着我的一身毛病长大,直到我的智力不足以应对更复杂的人际交往和时限苛刻的任务要求,然后崩溃地向我的导师宣布,我写不出论文,交不上任务,我没有办法继续这种生活。

为什么诊断标准都是按小男孩做的?
《孤独的高跟鞋》里作者写到:“在早期的孤独症相关研究中——最早期的那段时间——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是像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博士这样的男性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对象也都是男性,大部分都是孩子。研究结束后,团队以这些临床观察记录为基础对孤独症症状进行了概括。研究对象是男孩,描述对象也是男孩,再以这些为基础形成了诊断标准,那么符合这个诊断标准的,自然就是男孩居多,怪不得我找不到符合我状况的描述。这些孤独症谱系症状的概括描述,都是基于对二战前维也纳时代小男孩的临床观察记录,对我这个生活在21世纪、开着小货车的美国农村人能有什么参考价值呢?而且我还是个女人,一个想要光彩照人的女人。”

能得到确诊的多动症/孤独症群体里男性比例大,并不像某些健人说的那样,“只意味着男人不行”,说实话,我并不在乎男的怎么样,但这说明的是,性别因素没有被引入诊断标准里进行考虑,女性、跨性别者和不属于任何一个性别的群体的存在无时无刻不被忽略。
认定多动症很罕见(错误),而且只有男的会有(天大的错误!),否认别人的自我身份认知甚至是诊断,认定这些都是“人设”的人,我只能说,当一个从来都不需要知道这些事情的贱人一定很爽吧

youtu.be/acccffJnr5A

这个视频(大概从 17:30开始)讲了性工作非法化,性工作去罪化,和性工作合法化的区别。非常informative,我以前是完全误会了 :wolf_think:

没想到合法化并不能帮助性工作者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在性工作完全合法(正规化)的德国,大部份性工作者没有/无法按照政府的要求注册,也就是说这部分性工作者还是非法的。他们只能将工作转入地下,照样得不到保护。

而像加拿大这样卖淫合法但是嫖娼犯法的也还是性工作非法化。实际上不论是性工作完全犯法还是某种形式的性工作犯法都对性工作者的处境毫无帮助。比如遭受来自客户的暴力时无法向警察求助。或者不能自行组成团体意味着他们之间无法互相帮助。

对性工作者最有利的是去罪化,让他们对医生可以诚实,不必害怕警察,还可以互相保护。在性工作完全去罪化的国家,嫖客使用保护措施的几率会上升,性工作者的drug use 几率下降,同时性工作者的数量并不会增加。

Show older
廣場🚩:長毛象自由站,歡迎豆瓣鄉親及臉書逃難者

那年的廣場,那些年的廣場,讓我們重造廣場。手機App:https://tooo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