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象也不是什么天堂,用户还是那些用户,人也还是那些人,作为一个平台和通道,它能提供的是各种好的功能,指望这个地方比起推特豆瓣微博来说有多完美是没有必要的,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说自由也非绝对自由,说不被审查,其实也有站长一直在辛苦过滤和维护,如果是自建站点就另说,舒适区需要自己建,我在毛象也看过不少吵架和骑脸骚扰的事情,如果不想看到,把拉黑屏蔽隐藏过滤词的功能用起来。我在毛象学到的一点就是,不要为自己的需求和不适感到羞耻,你感觉到了不舒服,那就是a big deal。取关和被取关没什么大不了,被拉黑和隐藏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也经常使用这些功能,你就理解对方对你其实没有恶意,做这些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之前我练习的比较成熟的一条酱汁路线是以芝麻酱为基底的,芝麻酱提供creamy 质地和浓香,太浓香了就加点儿醋去腻,太酸了加点儿糖平衡一下。葱蒜提供辛辣味,辛有余辣不足,就再加点儿辣椒油。花椒油提供植物香气。加味精提供鲜味。最后放酱油或盐调咸淡。
感觉意式青酱也是差不多的思路,果仁(松子/腰果/etc.)提供creamy 质地和浓香(加橄榄油稀释),太浓香了加点儿柠檬汁,加蒜提供辛辣味,香草(罗勒/欧芹/甚至薄荷/etc. )提供植物香气。加帕玛臣奶酪提供鲜味。最后放盐调咸淡。
总的来说都是,果仁香&creamy+酸+umami+植物香+盐。
上面这个路线是以一个浓香型的坚果酱为核心展开的,适合凉拌味道比较清淡的面和蔬菜。
我最近观察到另一条路线,以姜为中心,甜口的,貌似多用来做味道浓烈的肉食。起因是对象做pork jowl,猪脸颊肉?我在中国没见过……非常细密的肥瘦相间质地,很有嚼劲但不柴,猪肉香味强烈。切条煎好后加调味汁:姜末、酱油、蚝油、糖、味啉(日本调料酒)。甜甜姜味酱香,在锅边闻着很像红烧鱼的味道。是啊红烧鱼不也是姜、糖、酱油、料酒调味的嘛。再想想三杯鸡也是差不多的思路吧。先煎姜片,然后炒糖色,然后加酱油膏和米酒。总的来说都是,姜、糖、酱、酒。
跨文化地想做饭这事儿真的就挺有意思的呀。人类在对食物的认知上的共识比其他领域多多了。
中泰两国都是独裁、都没有言论自由、都有高压政策。但泰国这次声势浩大,举国皆动,甚至赢得各界名流的声援,看起来似乎是比中国人更有血性,其实最大的差异是在信息自由。
很多泰国朋友可以从小默默上着脸书、推特,看网飞、外媒,虽敢怒不敢言,至少内心黑白分明。反观中国,很多人先在墙内被培养成了完整的奴性人格,再偶尔偷偷翻墙出去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些信息碎片,继续捧着独裁者,骂民主自由。
这些中国人还觉得自己很有思想,以为自己是在看到外界信息之后才做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他们不明白的是“信息自由”不是能不能翻墙这么简单,而是整个信息环境的营造,从教育、媒体、娱乐、社交、审美无孔不入的管制。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故事灌输给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节目灌输给你的美丑好坏是什么?教育灌输给你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只要引导得当,楚门也可以打心底相信外面的世界全是傻逼,还是笼子里好。
没有真正的信息自由,就不会有思想自由。在信息自由的国家,人们往往还会不断争取更多更自由的信息;但拥有半吊子伪信息自由的国家,反而觉得自己信息超自由,想看什么都能看到,看看外国人的生活也不怎么样嘛。
中国人比泰国人差的不是血性,是眼界啊!
豆瓣er/Gay/苦逼小医生/肉身在大陆
希望找到友邻/被简中媒体压到无法喘气
Looking for 整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