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一点 ——
总书记在2019年6月24日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的讲话《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有“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一句话。这句话被演绎为“敢于正视问题”,频繁出现于当年7-8月的党建文章中。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也采用了这个说法。

由于涉及总书记讲话,人民网在一些普通的党建文章中频繁使用“敢于正视问题”的提法。

接着,不知道哪位大明白,大约认为“敢于正视问题”不够鲜明,把这句话改成“敢于正视核心问题”,还加上了“人民日报:”的前缀,放进了内容库。

这个问题在2022年9月26日以后浮现。具体表现为,多个内容农场都在这几日推送了一些标题为“人民日报:敢于正视核心问题”的集句式文章。由于时间点十分敏感,且“核心”早已成为固定用语,看到难免愣神。

总书记曾经在自己创作的一首词里说过,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那么看来,想造福四方,需要为官四任,想席卷八方,需要为官八任。

盖子差不多掀开了。算是最好的结果。

中方的新闻报道:
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
路透社的一个报道:
reuters.com/world/putin-xi-set

路透社的报道或许言过其实,普京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我们很难揣测。但至少双方并未公开达成军事援助的协议;中方口头支持俄罗斯、但对俄乌战争基本中立的态度似无变化。

Show thread

栗战书上周访问莫斯科一事可能是个特别糟糕的信号。以他的地位,多次出言表达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支持,不太可能没有得到总书记的授意。

总书记马上要在乌兹别克斯坦见到普京。看起来栗战书像是在给这次会谈打前站。如果一切顺遂的话,以总书记喜欢主动逆势而为的逻辑,他蛮有可能在这次会谈上正式宣布与新近战败的普京站在一起。

最好的结果是,能发个不痛不痒的联合声明算了——总书记也不是没有临事怯场过。

最坏的结果是直接宣布军援俄国。那样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幕了。

一篇檄文,阻止不了总书记领导的政治机器的转动。

民国有中山装,后来就有毛衣。
苏联有赫鲁晓夫楼,后来就有包间。

吴强诉清华大学非正常解聘一案开庭。

「该工作日志页上,除了被复印下来作为呈堂证供2016年5月6日李颍致电吴强的那部分记录之外,吴强注意到该页下方还有几行字,其中一句是:“XX部指示:此人不得在教育系统任用。”」
telegra.ph/%E7%95%99%E5%BE%B7%

年初曾有“中俄关系上不封顶”的豪言壮语。——上不封顶,这不就是烂尾楼吗?

另一个谶语是,唱《要强》的房祖名,总书记上台一年多就身败名裂。

Show thread

现在看来,十里山路不换肩,如同谶语,暗示十年到头,自己不休息,但吃劲的地方可以换换。

北戴河会议开完了,长江就断流了。

这个什么“中国好人”的评选没有评出总书记。
颇为大胆。

关心高层政治的各位朋友们,别再关注什么连任的事情了,大家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今年秋天的连任大会上会不会推出一位看起来像是下届总书记的常委 a.k.a 二十一大还连不连任。

很明显,Pelosi访台一事已经变成境内宣传上灾难级别的乌龙事件。网信办今天一再要求严控舆论,明显不是预料在先的反应。

我的猜测:北京方面认定Pelosi不会真的访台。无论他们用了什么手段、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到什么情报,又或许是高层有什么算盘,最后得到的结论都是认定Pelosi是虚张声势。因此宣传机器全开,为的是在Pelosi放弃着陆后宣示自己的胜利。

只不过,这次宣传机器开得过于彻底了。过去那些互联网蛆虫固然进入了宣传的语境,更多在互联网舆论圈以外的人们也卷入了“吃瓜”的队伍之中。因此当一切失算后,互联网蛆虫早已习惯网上翻云覆雨的事情,可以因KOL的影响而平复,但“圈层外”的人们则没有这么容易就平复情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算是北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为可以用内外宣隔绝的老办法来对内凝聚信心,没想到Pelosi居然一往无前。

某种意义上说,军方的实际反应反倒非常“正常”。所谓“跨越中线”并未直接在澎湖一带跨越,而仍是试探性的小小一步。这和军宣口的喧闹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益见最初就没有做好要作战的准备。

看到的大量消息都是境内媒体/自媒体/KOL自己炒给自己受众看,连“美国网民反应”“各国网民主流意见”也都是自产(根据KOL的倾向来大量爬取)自销。

应该是2019年香港反修例风波的“同声怒吼”模式以外,另一种舆情管控方式。

Show thread

看起来感觉从头到尾都是对内造势。

要是真打的话,他不会不出来预先讲话的。

去年10月底出历史决议的时候也曾这么突然炒热舆论。

关于IP属地这件事(长,多为简单常识) 

“营造真实透明的社区环境,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是网信办的原话,各网站都是照抄,不尽符合各网站实情,没有分析必要。

这功能出来后,引发的舆论场争斗,各位还在上微博的朋友想必有所耳闻。我微博上得少,在此不多说了。

一般认为这个功能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用户的属地管理。

以前假设有用户某甲发表了一条被认为可能有问题的内容,有两种可能遇到的处理方式:
(a.1) 某个地区的网警看到,直接找到审查方要求处理;
(a.2) 某个高级别的审查方找到审查方,获取IP属地信息,然后发给属地的网信办/网警处理。

前者存在跨区执法的问题。而且两者都不符合近年一直奉行的权责明确的原则,混乱且低效。

大V属地管理问题,以前的做法是要求属地大V主动备案——听起来就觉得是个口袋罪的滥觞对不对?IP显示属地后,网警直接看到内容和账号属地就可以直接决定是自己管辖还是发给其他地区,举报者收集材料后也更容易找到归口哪一地区。

这一措施,在互联网治理反馈的角度看,并不是全无优点。从所听闻的情况看,由于网警队伍良莠不齐,对于不涉政、无明显出格之处的内容(恕我只能暂时用这种表述)而言,属地管理可以减少一条内容被网警研判的次数,降低被“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瞎搞”的机会,用户一侧体验更好。——当然,这里的用户是绝对意义上的“互联网乖乖宝”。

对于各位豆友而言,属地暴露后网暴者举报和骚扰都更高效,网警查人难度也更低。特别是对于豆瓣书影音和广播区用户而言,本来社区氛围是略优于微博的,大家说话可能随便一点,现在风险增高还是有点麻烦的。还是会建议大家考虑以后长期用安全一点的境外代理(例如自建代理)来访问豆瓣——特别是如果你只用这一个境内SNS的话。当然,这听起来是挺丧气的。

Show older
廣場🚩:長毛象自由站,歡迎豆瓣鄉親及臉書逃難者

那年的廣場,那些年的廣場,讓我們重造廣場。手機App:https://tooo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