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常把“锦鲤”读成“jǐn lí”。直到听到好多次别人读“jín lǐ”,我才专门去查词典。因为我从一年级学变调开始,我记着的一直都是“两个三声连在一起时,第二个字变第二声”。结果查了词典,规则是“两个三声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变第二声”。我瞬间就怀疑人生了。

“张雨绮”这个名字,张雨绮自己念的是“yǔ qí”而非“yú qǐ”。有的主持人念“yǔ qí”,有的主持人念“yú qǐ”。

所以,是自始自终都是“两个三声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变成第二声”吗……还是这条规则被改过了……

Follow

好长,叠一下 

@Cerasus (翻开手边的现代汉语尝试回答…)应该说没有这种规则,只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语音流变,就是大家读着读着为了省力读音自然就变了,然后就被记录下来当作一种规律了!其中最常见的变调之一就是两个三声的字组合在一起后前一个字从第三声变成第二声,比如老虎、土改、雨伞、水果、锦鲤、你好。
可能就普通话考试里需要把把变调当规则记一下吧,平时生活里读三声+三声/二声+三声都行,只要不影响交流就行,一般为了省力都会读成二声+三声,一切都是为了方便为了省力!


“骨髓”标准读音gǔ suǐ,在我经验里也是读作gǔ suí,可能是上声变调规律里的例外(?),如果这种现象足够多的话也能总结成一种规律,语言这种东西…你这样读我这样读他就要这样读…但如果去考普通话等级还是得乖乖读成gú suǐ

ps.其实你仔细听,在gǔ suí里“骨”虽然还是第三声,但其实和标准的第三声还是不同的,专业来说就是214的调值变为21了,通俗理解就是第三声的\/,变成只有\,没有/了,(这里的\和第四声的\不一样)。

(如果你想的话,我可以下周去问下老师骨髓的变调问题,因为我也不确定是例外还是啥)

@secondchild 不用不用!“髓”在字典里就一个音(第三声)。你的回复很细致!谢谢你!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廣場🚩:長毛象自由站,歡迎豆瓣鄉親及臉書逃難者

那年的廣場,那些年的廣場,讓我們重造廣場。手機App:https://tooo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