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看起来新任总理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担任总书记的嘴替,解决总书记没法脱稿说话的问题。

这个职能确实李克强担当不了,但居然也没有派给王沪宁担任——终究还是不信任这些 的人。

照现在这个趋势看,过几年李克强复出主持全面整顿也不是不可能。

怪不得2022年国家多难。七十三岁嘛,正活到坎儿上。

看到 ,直觉上的想法有这么几个:

(1) 所谓内务委员会看来尚属子虚乌有。

(2) 科技部大缩水,从一个到处掺和甚至还能决定政策实施方案的部变成了一个比较专门的部。

(3) “一行两会”比照公务员定工资,工作人员收入一定损失极大。

(4) 数据局把网信办的一个重要职能整合到了国务院。

(5) 精简编制和公务员裁员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次说的是编制收回用于其他机构,员工可以改为参公事业编,也可以调动。不要过度解读。

平心而论,仅就已公开信息而言,开战一年以来的中国外交基本是成功的,甚至是多年来中国外交工作少见的成绩。这种成功体现在两方面。对内,在总书记亲俄的背景下,拖住了中国踏上俄方战车的脚步;对外,则在世界局势中保持了走钢丝的一贯稳健地位。在外交工作长期处于内部治理和政治斗争陪衬的情况下,一年来外交口可谓是内外俱得保全。

诚然,在这一过程中,总书记始终保持着对外交工作的领导权,没人会挑战总书记。但或许是当事人因素,或许是旁人影响,总书记在长达十二个月的战争中始终没有明确地冲入战团。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过去十二个月里任何时机中,中方如果开始大规模军援俄国,都会令战场发生巨大变数。而在一年后的今天,中方对战场的影响力已经颇不如前,干涉的可能性也就低了很多。无论外交口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这对于中国来讲都是幸事。

希望中国能继续走钢丝到战争结束。

Show thread

王毅谒见普京以后,卢卡申科迅速访华,证明了一个之前的猜测:王毅不是中俄高层秘密外交中的核心人物。不然他直接可以代表中方和普京或俄方高层人物谈判,没必要让卢卡申科直接来和总书记沟通。

照此看来,王毅在慕尼黑抛出的各种讲话,效力几何,便可以想象了。所谓「十二点」立场,事先未和乌方沟通,也很可以理解——它是外交口用来应付外界看法的「假面舞会面具」,不是中国高层的意志。这一层,估计各方都是心知肚明的。

当然,近几年中国决策层虎头蛇尾之事甚多,「假面舞会面具」在拖沓中变成正式政策,也不是没可能。


」这个概念的迷思在于到底是「中国式」更重要还是「 」更重要。很显然,现在的状况是,「现代化」是「中国式」的陪衬,要以「中国式」的道路走出「现代化」的结果。

然而强调「中国式」就势必要走和当前大多数现代化经验不同的道路,那么在「现代化」无法约束路径、只能作为一个遥遥无期的结果判定标准的情况下,一切手段只能是和现代社会现有的一切经验反着来。

从这个角度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正统也最无疑义的手段就是开历史倒车,正如党内握有权力的人正在干的那样。

王毅的欧洲之行,以低调开始,以高声争论而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两个重要的看点:

(1) 王毅提到关于中欧合作的种种表示,不禁让人猜测,去年戛然而止的中欧合作是否会重启?在中国一侧,这件事隔了大半年,很可能是为了等到中欧关系的大功臣李克强离任,以免这一功绩写到李身上。

(2) 鉴于「美国的情报就是个笑话」,布林肯敢表态说他们知道中国要给俄罗斯提供军援,这个事情多半是有所本的。中国在 中水下乱划的外交路数还能保持多久,十分值得担忧。

王毅端出的和平方案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在于中方无论对内对外都从未表现出足以说服普京放弃军事野心的对俄影响力,所谓「和平」在俄一方毫无约束力。因此中方这一和平方案只能是敷衍外交,顺便填充国内外宣传机器的口径。

在云南一名干部的查处通报中提到,省委巡视组对其人所在单位的整改意见之一是:“民主生活会辣味不足”。

搜了一下,这个匪夷所思的 语词好像2015年就断断续续地出现了。还有进一步引申的“加辣去虚”之类不科学的表述。

习总书记是胡耀邦之后第一位平时不戴眼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

,可能是要先从总书记开始试点五年,然后以点带面推广。

v 这张照片当时给人以深刻印象,引发对总书记体重的质疑。现在再看,明显是穿着防护服,由腋至肋有一明显线条。

一个表观上面伦理尊卑秩序重建的标志:
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总书记自称是大大。

感觉网信中国关于“新春期间不得发布回乡笔记等虚假信息”的文章,引起的舆情远比一般吸睛自媒体要大。

制造舆情,还是官军厉害。

关于 一事的两个猜想:

(1) 和交通部无关,那看来就是学习强国单方面搞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会找人做宣传;

(2) 看起来学习强国的运营方野心很大,要利用这个全国最大、最优质的流量入口去占领互联网。

感觉马斯克跟总书记很像:
- 亲自跟人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别人不信就动用权限封嘴。
- 千方百计防着人跑路或者躺平。

WSJ 12月15日关于中俄关系的报道《习近平加深对俄罗斯的长期押注》 cn.wsj.com/articles/%E4%B9%A0% 信息量颇大。

文章的观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一种走钢丝状态,即在经济、金融、能源问题上保持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同时反对核武器的使用和威胁。这种机制令总书记在对俄关系中获得了主动。

我认为,这一看法非常有意思。对俄外交是总书记外交工作的“政绩”之一;而最近几周对俄的更大善意,则可以被当成是中俄关系里中方取得主导权的象征,也就是更大的“政绩”。历史地讲,1950年代中苏争夺领导权的旧案,在今天似乎暂时逆转过来了。

仍然是我的看法:从最坏的层面上讲,由于看起来普京不打算对乌克兰收手,俄方内部也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迹象,或许国际社会对于有一条对普京施加影响的渠道也是乐见的。毕竟中方仍在继续承担较多的国际责任,比俄方在俄乌战争期间的外交策略要有更多顾忌。

唯一令人怀疑之处在于,总书记是否真的能控制普京?一方面,俄罗斯外交历来比中国外交灵活得多。另一方面,2000年代欧盟方面羁縻、绥靖普京的诸多手段,最后证明大都被普京所利用。中方会不会重蹈欧盟覆辙?毕竟,总书记看起来并不像是能与普京人格相当的对手。

另外文章的这一细节非常有趣:
"据知情人士透露,习近平的母校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提交的一份报告认为,俄罗斯的经济没有前途,这意味着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对中国几乎没什么好处。知情人士称,习近平在这份报告的空白处写道,无稽之谈。"

WSJ在中国高层动态上的爆料一直可信度不低。读后三点感想:

(1) 客卿说君王,和包玉刚影响邓小平如出一辙,都是宫廷政治,和现代政治完全两回事。

(2) 印证了SCMP 12月2日关于总书记与欧盟官员谈话的报道。白纸抗议运动撼动防疫政策,这一点得到证实。

(3) 国民党难得给大陆同胞干了件好事……(手动狗头

Show thread

华尔街日报爆料, 的直接原因是郭台铭上书中央。此外,街头抗议运动也是促使中央重新考虑政策的推动力,它给了能影响决策层的人士更多理由去说服中央。

中文版报道:
cn.wsj.com/articles/%E5%AF%8C%

Show older
廣場🚩:長毛象自由站,歡迎豆瓣鄉親及臉書逃難者

那年的廣場,那些年的廣場,讓我們重造廣場。手機App:https://tooot.app/